对于交易者来说,分析的本质是自我判断市场趋势能力的醒觉,当中是透过市场现象,理性地、有系统地、有依据地推敲出价格变动的趋势机会及时间效益。而要唤醒这种能力,不是靠背诵、不是靠套路、更不是靠迷信技术分析,而是应透过真实而延续的市场数据作出分析实践、检讨及修正而获得。
普遍的入门级会采用「归类法」,市场上有些人喜欢透过归纳法去解读市场,因为看似较易掌握及快速理解,加上人性的本质就喜欢规律,即是说把过去的印象与主观因果作出分类,从分类及归纳因果的过程,建立一套简单理解市场的法则,并在未来透过类别得出分析结果,从中国哲学角度这就是「格物致知」。无论一般的经济学、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都可以说是以归纳学作为基础。但归纳学绝对不是理性科学的核心。
「格物致知」对于物理学及确定性科学是有其道理及可靠性,但对于金融市场则有机会出现较大落差,因为金融市场绝非确定性科学。
格物致知的缺陷,中国大哲学家及大兵法家王守仁先生,就已经在“心学”详细中指出。而王守仁先生的经典故事,正好是证明“心学”胜于格物致知的例证。而西方行为经济学同样亦推翻了不少传统经济学的假设。
金融市场之所以非确定式科学,是因为讯息不对称及博弈的本质是永远不可以改变,同时市场是建基于商业逐利及破旧立新的基础运作,而非理性行为及不可抗逆风险都是不能在投资环境中排除,所以一些综合的市场结果或现象,只可以代表是一种特定时段的市场情绪共识,而不一定是理性、科学及最符合逻辑解释的结果,更不一定是绝对的结果。
加上,盲目从无常的讯息中,找出自以为是或先入为主的既定观念,本身就是非理性的行为。最常见的是交易者从个别市场现像中,随机碰到一些类似样本的规律,就会因为个人偏见关注这些成功的规律例子,而忽视失效的例子,更有的会把这些偏见传播出来,从而希望获得市场认同,但事实上若把有关自我发现的规律进行大数据对比分析,就会发现概率的偏差,但这种行为偏差,就会做成分析及交易失败的火苗。这也是在专科以上学院中,普遍忽略带有偏向性的技术分析原因。
由于人性的盲点因人而异,对于投资新手来说,自我了解是入门的第一步,因为排除个人的偏见,才可以正确的了解市场。正确采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就必须要跟运用大量数据作考证,并且要提防个人的偏见,比如自我简化逻辑、或缺乏逻辑的反向推敲、又或者偏见解释失败案例,从而影响分析逻辑。
而要进一步提升分析能力,就需要从「格物致知」升级到「知行合一」的境界,「知行合一」也是王守仁先生“心学”的精髓,简单来说,是理解市场交易者互动的真实情况,按真实互动情况,作出对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决定,格物致知的不足是缺乏考量人的互动性。从偏向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投资市场上,具有影响能力的持份者,有自身最大利益的考量,这些考量有机会与所谓市场理论有严重偏差性。比如,当没有延续利好消息下,市场出现集体乐观心理,投机者的心态自然是盲目做多,但拥有市场较大的持份者,则有机会透过市场盲目的乐观情绪套利。
而所谓知行合一是了解人心及了解对手。要明白,每一个透过格物至知得出的结论,对不同的与市者或持份者有着不同的意义,而作为一般的交易者,我们在市场的一般持份是十分渺小,所以我们若找原因支持个人观点,这行为的出发点是错的。
正确的做法,是关注市场真正有影响力的持份者是怎样看待讯息的结果,在什么的时间?什么的情境下?怎样回应讯息而作出决定?而这些决定怎样影响价格?作为交易者在当中有什么机会可以透过持份者行为,把握趋势机会,这才是真正分析的本质。
所以,作为与市者必须要透过大量数据及讯息,整理一个客观的市场逻辑及概率体系,并明白这个体系是建筑在不同的条件假设下,而在构建的过程中,必须是以锻炼个人发现能力为核心,而非背诵理论,要明白背诵、运用及敏感度是不同的概念。
因为市场是不断改变创新,而非重复又重复,分析的焦点往往未发生,而又影响价格预期及有机会引发落差的讯息。所以,对于影响价格的关系、各机率结果、主要持份者对讯息的回应、以至宏观焦点及焦点人物在各时段因应环境作出的不同行径预期,才是分析重点。
若抱着要等到媒体解读,忽略讯息在不同时间的影响,盲目依赖媒体或他人的主观分析,自我的分析能力就永远不能够开启。
本文标题:用中国文化了解分析本质,收录于FW融语财经:分析师观点栏目,由作者注册账号自主在后台发布,本站仅作为展示平台。文章包含的任何信息都与本站无关,请读者理性甄别信息是否有效,若内容中存在任何侵权、不实和违规信息,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及时清理!
最近更新
2021-03-29
2021-03-22
2021-03-15
2021-03-12
2021-03-01
2021-02-08
2021-02-01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