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碳交易的讨论很多,有人说这是个不可错过的投资机遇,事实确实是这样,但是,很多人对这里边的问题并不了解,今天我们就带大家快速的认识碳交易是什么,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是不是一个大机遇?
5月22日下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2021碳中和与绿色发展论坛上表示:“按照国家安排,现在基本确定,在6月底之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要上线启动,我们现在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加紧各项准备工作。”赖晓明透露,目前,全国碳市场的交易系统已经基本建设完成,相关的规则制度也已经完备。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就有报道见诸报端,指出今年6月底前将启动上线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其中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中,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负责交易,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负责注册登记。
碳排放权交易、碳中和,等等这些概念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疑问,我们就先来捋一捋这其中的逻辑。
大家肯定从小就熟悉的一个词“温室效应”,这个词悬在人类头顶几十年。环保主义者认为全球变暖是人类对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造成热浪、洪水、干旱以及更为频繁的风暴。
基于这项认知,在世界环保主义者的不懈努力下,国际社会达成三份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目标就是早日实现“碳中和”,通过“零排放”对抗全球变暖,拯救地球。
“碳中和”,是指自身温室气体的零排放。不过目前人类科技水平,生产生活中无论如何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等一些温室气体的碳排放。
所以我们现在说的“零排放”,并不是指不排放,而是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可回收材料、提高能源效率,以及植树造林、碳捕捉等方式,来将自身碳排放“吸收”,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碳中和这一概念最初出现于欧洲,欧盟成员国大多属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目前碳排放量很低,另一方面,欧盟离北极最近,全球一旦变暖导致北极冰川融化,首先倒霉的就是欧盟各国,环保公主出自于北欧瑞典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欧盟在节能减排问题上最激进。
不过推行一项新政策光有各国政府的政治承诺还不够,要知道减少碳排放,势必会带来经济内部各主体,短期营运成本的上升,从企业盈利角度讲,内生碳中和动力不足。
此时,需要各国政府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充分利用自身权威,强制性的把碳排放量化,让其成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流通交易。
对那些造成碳排放问题的企业设定排放上限,如果超过就需要去购买额度,不然会面临巨额罚款。这种方法非常奏效,并且实施成本很低。对于碳排放企业而言,未来每一吨排放量都意味着金钱损失,这会迫使企业尽可能控制自身碳排放以减少成本。
“碳交易”即是政府为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设定上限,并把这个量用排放配额的形式分配或者出售给企业,每个企业都可以购买和出售排放配额。参加交易的制造工厂、电厂等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配额进行调整,如果削减了排放量,就可以出售余量,或是把它存起来备用;如果用尽了现有配额,那就需要去碳交易市场购买更多的配额,而购买价格通常设置较高。
在2020年财报中,新能源车企特斯拉首次实现了年度盈利7.21亿美元,其中卖碳积分带来了15.8亿美元的收入,是净利润的2倍多。美国有11个州要求汽车制造商在2025年之前,需要销售一定比例的零排放汽车。如果达不到足够数量,那么就得去购买碳排放积分来弥补差额,从而避免巨额罚款,于是特斯拉就成为了汽车行业的“卖碳翁”。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碳中和和碳交易听起来很不错,但实际推行过程中确是困难重重。二氧化碳主要排放来源是人类的工业活动,而工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命脉,工业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国力的强弱。换言之,工业越发达国家越强大,那么相应的碳排放量越多。显而易见他们的碳排放额度是肯定不够用的,想发展经济就需要额外花费一笔钱去购买碳排放额度。
所以碳中和关系到各国的不同利益,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博弈的全球议题。其中有话语权的就是几大主要经济体——中国、美国与欧盟。这几大经济体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上,也就是节能减排的立场上又有区别。
中国近年来更多强调绿色发展,开始重视经济发展质量。2020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明确表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所谓“碳达峰”就是每年碳排放量不再增加,达到峰值。2020年12月,领导人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提出,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中国2030减排目标,体现出中国对于实现全球2050年零碳排放目标的决心与气魄。以此来看,碳中和可能是一个长期并具有强执行力度的国家政策。
大家这里有疑问了,按上面的理论,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为什么不排斥反而积极拥抱碳中和呢?
我认为可能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能源安全。作为世界工厂,如果继续依赖传统化石能源,实现石油自主可控过于困难,即便有俄罗斯油气管道和西部大开发,也必须高度依赖海上运输线,现在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进口依存度超过60%。什么芯片、光刻机都是小节,石油才是工业体系一日不可或缺的血液。而国际地缘政治是不乐观的,未来一旦有变,石油运输被掐断中国经济只能停摆,瘫痪,不战而溃。怎么办?那就必须调整我们的能源结构。中国有个特点就是东西部地区地形高差很大,这个巨大的地形高差其实是一种独特的资源。学过物理的都知道地形高差的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所以中国特殊的地形条件让我们可以大规模发展水电,而且高原本身也可以支持大规模风电、光伏发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清洁能源技术已经名列全球前茅,我们不管是核电、水电、光伏发电技术都是世界一流。新能源的国家战略,着眼点不是效率,而是安全,不再受制于人,自己掌控命脉,保障能源安全。
二是自身需要。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社会内在也存在强烈的环保诉求,其实中国民众关心的根本不仅是碳排放,和地球母亲,还有雾霾污染,以及影响的家人健康。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清洁能源有利于美好生活,富裕之后,命比钱重要,所以“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成为新发展观。
三是封杀竞争。中国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建立全世界门类最全的产业体系,已然上车,不妨焊紧车门。推动全球性的节能减排,可以提高一票劳动力成本极低的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成本。延缓我们低端产业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的趋势,降低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压力,抬高门槛,从而巩固我们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对碳交易也有了自己的认识,毫无疑问,这一交易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了解其中的问题,找到更多的机遇。
最后,你认为碳交易中,具体会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呢?欢迎留言讨论,未来我们也会针对这一产业的发展制作更多内容。
本文标题:碳排放交易,投资者的大机遇?,收录于资讯网:碳中和专栏栏目,由作者注册账号自主在后台发布,本站仅作为展示平台。文章包含的任何信息都与本站无关,请读者理性甄别信息是否有效,若内容中存在任何侵权、不实和违规信息,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及时清理!
全球顶尖技术分析大师,相对强度理论专家,定期发表全球外汇贵金属走势评论。著有《技术分析》一书,现已著作到第五版。
威廉指标的创始人,罗宾斯杯期货交易冠军赛的总冠军,也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备受推崇的投资顾问。
量子基金前创始人,巴菲特称其为对大势的把握无人能及的投资大师,《时代周刊》称其为金融界的印地安那·琼斯。
《格林斯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