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10月31日召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研判以及对接下来经济工作的部署,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分析师普遍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基建和减税将是未来政策的重要发力点,但至于哪一个更有想象力则存在较大分歧。
在海通宏观分析师姜超、于博看来,本次会议对财政、货币政策的表述没有发生变化,积极财政仍然是托底经济的重要抓手。虽然7月底会议提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但3季度基建投资增速仍趋下行,旧口径下基建投资增速几近归零,意味着政策效果仍待释放。
姜超团队指出,国办同日发布的促进基建补短板指导意见提出9大任务10项配套政策,但同时强调本轮基建投资的定调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管控好新增项目融资的金融闸门,意味着基建只是托底而非强刺激。改革开放将是托底经济、应对风险的重要对策,未来有望出台更大力度的改革措施,而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正是财税领域的增值税改革。
下文来自海通宏观分析师姜超、于博,原文标题《下行压力加大,改革激发活力!——政治局会议点评》。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本次会议传递出了怎样的政策信号?我们的解读如下:
1.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会议对经济的评价发生了明显变化,措辞变得相对谨慎。
此前4月底会议对一季度经济的评价是“稳中向好”,连用了五个好来形容经济变化,而7月底会议评价上半年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但同时指出经济运行“稳中有变”。
而此次会议认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不仅延续了7月底会议“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判,更指出“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并且直接点明症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
同时,会议对风险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防范”升级为“应对”。
此前4月底、7月底会议仍然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而此次会议不仅肯定今年以来对重大风险的防范化解,更直面问题,指出“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并称“要高度重视,增强预见性,及时采取对策”。
经济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就业并没有出现问题,就业目标提前完成。
7月底会议提出“六个稳”,稳就业首当其冲,并强调要“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而本次会议明确提出“城镇新增就业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就业目标提前完成,意味着没有大幅刺激经济稳增长的必要性!
2. 改革开放激发活力
会议对改革开放的强调更进一步,并把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如何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改革开放首当其冲!7月底会议的表述仅是“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而本次会议明确提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改革开放从“推进”到“加大力度”,而且是作为解决主要矛盾的手段,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此背景下,会议指出“一些政策效应有待进一步释放”,并强调“使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尽快发挥作用”。这意味着,改革开放将是激发活力、托底经济、应对风险的重要对策,未来有望出台更大力度的改革措施,比如财税领域的增值税改革。3月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三档并两档”、“减税8000亿”,9月底财政部长提及“抓紧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令市场对更大力度的增值税改革的预期逐渐升温。
3. 积极财政托底经济
会议对财政、货币政策的表述没有发生变化,积极财政仍然是托底经济的重要抓手。
本次会议延续了7月底会议的论调,强调要“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六个稳”。尽管并未详细展开,当我们发现,仍然有微妙变化。
一是积极财政加速落地。7月底会议提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但3季度基建投资增速仍趋下行,旧口径下基建投资增速几近归零,意味着政策效果仍待释放。而国务院办公厅同日发布《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提出9大任务10项配套政策,包括脱贫攻坚、铁路、公路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9大任务,以及加大重大项目储备、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和开工建设、保障在建项目顺利实施避免半拉子工程、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和项目管理、加大对在建项目和补短板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合理保障融资平台公司正常融资需求、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规范有序推进PPP、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等10项配套政策。
其中明确强调允许提前支取专项债募集资金,不得盲目抽贷、压贷或停贷,并允许适当展期或债务重组以维持资金周转,正是积极财政的体现和落实。但同时强调本轮基建投资的定调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管控好新增项目融资的金融闸门,意味着基建只是托底而非强刺激。
二是货币政策表述平淡。相比与4月会议称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7月会议称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本次会议并未对货币政策进行详细展开。这表明货币并非短期关注的焦点,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融资不畅令信贷偏弱才是问题的关键,因而放大水刺激经济的可能性也大幅降低。
4. 纾困民营中小企业
如何激发经济活力?会议给出的答案,一是帮助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纾解困难。
会议要求,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研究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那么民营企业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
一是缺乏信贷资源。相比国企,民企利用更少的资产、更低的负债,创造了更多的利润。以17年为例,国有工业企业的总资产为42.5万亿,净资产16.8万亿,一共创造了1.66万亿的利润,相当于9.9%的净资产收益率,而民营工业企业的总资产为25万亿,净资产为12万亿,一共创造了2.38万亿的利润,相当于19.6%的净资产收益率,远高于国有企业。但由于以往信贷资源倾向了政府主导的国企,过去两年民营企业日子过的并不好,17年国企利润增速高达45.1%,而民企仅为11.7%,这导致18年以来国企资产负债率小幅回落的同时,民企却因信用收缩被迫加杠杆。
二是税费负担偏重。我们以上市公司为例,比较不同类型企业的有效税率(企业支付的各项税费/营业收入)。地方国企、央企有效税率均值分别为5.9%、5.2%,处于低位,为民企有效税率均值为6.2%,明显高于前者。较重的税费负担推升了经营成本,也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困境。
5. 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会议罕见强调资本市场改革,定调激发市场活力。
激发经济活力的另一大方法是发展资本市场,鼓励新兴经济、民营经济发展。工业经济时代,信贷是主要融资来源,以银行为主的融资体系可以完美配合工业化的发展。但新经济时代,服务业和创新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更依赖资本市场融资。激发资本市场活力将有助于纾解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为其提供融资来源。
会议强调,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这在历次政治局会议中都属罕见,意味着未来支持、鼓励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有望密集出台。
本文标题:姜超团队解读10.31中央政治局会议,收录于资讯网:市场观点栏目,由作者注册账号自主在后台发布,本站仅作为展示平台。文章包含的任何信息都与本站无关,请读者理性甄别信息是否有效,若内容中存在任何侵权、不实和违规信息,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及时清理!
所属国家:美国
经营模式:MM做市商
所属国家:塞浦路斯
经营模式:ECN
所属国家:英国
经营模式:NDD模式
所属国家:塞浦路斯
经营模式:STP+ECN
所属国家:英国
经营模式:STP+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