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迄今至少有5家中小银行被下调信用评级,为历年同期最高,不良贷款激增是评级下调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认为,中小银行是去杠杆中最薄弱的环节,对其流动性和资金成本影响甚大,且风险可能传染给整个金融体系。
近段时间以来,在中国去杠杆、防金融风险的背景下,一些规模较小的区域性银行风险加速暴露、不良贷款激增,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加大,也引来评级机构集中下调其评级。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迄今为止至少已有5家中小银行被下调信用评级,为历年同期最高,包括吉林蛟河农商行、山东广饶农商行、贵阳农商行、山东邹平农商行和丹东银行均遭主体评级下调,其中三家的评级展望被下调为负面,不良贷款和逾期贷款数量的激增是评级下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具体来看,中诚信日前将贵阳农商行的主体信用等级由AA-下调为A+,评级展望为稳定。评级报告显示,2017年末该行的不良贷款率猛增至19.54%,资本充足率降至仅0.91%,拨备覆盖率仅34.1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则跌至负值,为-1.41%。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则将山东邹平农商行的主体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评级展望为负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邹平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为9.28%,拨备覆盖率仅59.28%,资本充足率跌至7.12%。
此外,今年以来,上海新世纪资信将吉林蛟河农商行的主体信用等级从A+降至A,并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山东广饶农商行的主体信用评级从AA-降至A+,展望从稳定到负面。丹东银行的主体信用等级从AA-降至A+,并被列入评级观察名单。
再来看那些暂时还未遭遇降级的小银行,资产质量也并不乐观。比如刚刚发布年报的河南修武农商行,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该行的不良贷款率达到了20.74%,拨备覆盖率仅43.44%,资本充足率则跌至负值,至-0.75%,均不符合当前监管要求。
彭博社援引惠誉评级的银行业分析师Grace Wu表示,中小银行是去杠杆进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因为小银行存款来源有限,十分依赖同业市场融资,去杠杆对其流动性和资金成本影响甚大,而且,由于同其他金融机构间存在多种业务往来,其风险可能传染给整个金融体系。
银保监会上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而银保监会此前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5%,不良贷款余额为1.77万亿元。数据说明,5月末相较一季度末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出现一定幅度回升。两个月内,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0.1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增加1300亿元。
不过,整体来看,这主要还是由中小银行的不良率走高引起。2017年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四季度末及2018年一季度末,农商行不良率分别为2.55%、2.81%、2.95%、3.16%、3.26%,而同期大型商业银行分别为1.64%、1.60%、1.54%、1.53%、1.50%。可以看出,多数上市银行不良率下降,但农村商业银行不良率却在走高。正如银保监会同时表态称,目前银行机构运行稳健,风险可控;目前商业银行整体贷款质量和经营效益稳定,风险抵补能力和流动性储备充足。
这与银行业政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逾期90天一般被视为实质性违约,一直作为不良贷款的重要参考标准。6月,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监管层要求所有银行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计入不良贷款中。本月,《证券时报》报道,监管层对逾期90天以上但未列入不良贷款的监管口径已进一步收紧。分析认为,该政策使得不良贷款认定标准趋严,各类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比例相应大幅提高,是导致不良率在2017年飙升的直接原因,也导致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利润增长将面对巨大压力。
对此,彭博社援引瑞银集团亚洲金融分析师Jason Bedford表示,随着信贷收紧、银行资产收缩,很多问题都将浮出水面。该分析师认为,未来会有更多银行暴露不良贷款大增,将有更多银行可能被下调评级。
本文标题:评级下调密集出现 中小银行不良贷款加速暴露,收录于资讯网:市场观点栏目,由作者注册账号自主在后台发布,本站仅作为展示平台。文章包含的任何信息都与本站无关,请读者理性甄别信息是否有效,若内容中存在任何侵权、不实和违规信息,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及时清理!
所属国家:美国
经营模式:MM做市商
所属国家:塞浦路斯
经营模式:ECN
所属国家:英国
经营模式:NDD模式
所属国家:塞浦路斯
经营模式:STP+ECN
所属国家:英国
经营模式:STP+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