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王剑认为,救企业,就是救银行自己。但拯救信用其实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次央行、银保监同时采取措施,尤其是对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支持,无疑是真金白银的帮助,但也不能指望马上就成效显著。
一、新闻
7月18日晚间,一下子出来三个新闻:
新闻一:新华网发布了《棚改贷款情况如何?审批权限收了没?——就棚改贷款热点问题专访国开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国开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棚改贷款业务的有关情况,回应了此前流传的棚改政策有变的传闻。
新闻二: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了《银保监会召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做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座谈会》的消息。消息称,7月17日郭主席赴中行调研并召开多家银行参加的座谈会,就银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力度情况进行调研督导。
新闻三: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网传央行近日窗口指导银行,(1)对于贷款投放,较月初报送贷款额度外的多增部分(额外投放),按1:1给予MLF资金(多增部分为普通贷款,不鼓励票据和同业借款);(2)对于信用债投资,AA+及以上评级按1:1比例给予MLF,AA+以下评级按1:2给予MLF资金(要求必须为产业类,即金融债、城投债都不算)。
三个新闻同时出现,且均针对银行的信用投放业务,似乎表明政策当局开始努力促进银行信用投放,且明确支持的投向是产业(不含棚改之外的城投),尤其是小微。
二、背景
目前我们所处的背景,是银行信用行为的收缩,导致信用风险暴露。
前期,在各项金融严监管措施的作用下,很多原来通过表内非标、表外理财等方式进行信用投放的行为,陆续被监管遏制。非标主要投向是地方城投、房地产。同时,财政部门也出台一系列监管措施,阻止地方政府借城投企业等渠道违规举债。也就是说,“金融+财政”双管齐下,遏制了银行向城投、房地产投放信用。
这些监管政策立竿见影,今年以来社融中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都是非标的常用通道)应声倒地。当然,这也是监管取得成效的体现,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城投,但很多其他企业也被误伤。由于表外投放非标也会派生M2,那么非标收缩还导致M2被回笼,M2增速也一起应声倒地,跌至8%。
但是,因为遏制不合意的融资(比如用非标支持城投),导致社融和M2不好了,最好是用其他合意的融资来补上,比如符合政策的贷款或债券等。现在政策最希望银行去支持的,其实是小微企业。6月,有传闻央行增加了银行的合意信贷额度,但最后的信贷数据出来后,票据贴现有点多,信贷投放结构并不理想。
信用收缩,最大的后果是很多原本靠借新还旧续命的企业,一旦再融资断掉,瞬间就会违约,然后是银行发生坏账。紧接着,银行在坏账的恐惧下继续收缩信用,然后更多企业开始违约,然后银行更多坏账……这就是可怕的金融正反馈,最后是系统性风险。
所以,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恢复银行的信用投放,防止陷入金融正反馈。救企业,就是救银行自己。
拯救信用!
但其实,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三、措施
然后,我们的政策当局要来挑战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了。怎么解决这个难题,我们还是要从银行信用投放不力的根源着手。
根源,大致有两类:(1)主观想投,但没能力投放;(2)主观上就不想投。
(1)主观想投,但受各种指标制约,没能力投。主要的制约指标包括(调研来看,不同银行受制于不同约束):
缺资本:目前大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还行。这次三个新闻也没见关于资本的内容。
缺信贷额度:部分中小银行是这个原因(大型银行一般不缺信贷额度)。前期央行已增加了信贷额度,这次“新闻三”里也提到可以投放超过额度。
缺基础货币(缺流动性):银行不是拿基础货币去放贷款的,而是贷款派生了存款。但是,一旦贷款投放出去,派生了存款,当借款人转走存款时,就需要相应的一笔基础货币被转走。因此,信用投放还是需要基础货币的(除非你相信你的借款客户永远不会转走存款)。有些银行由于基础货币不足,无法进行信用投放。按“新闻三”中的意思,银行如果在计划额度外投放了一笔贷款或信用债(额外投放),比如100元,那么央行就给该银行投放100元(AA+以下信用债则是200元)MLF,银行就获取了100元基础货币,这样,这笔贷款的借款人如果想转走(贷款派生而来的)存款时,能够保证银行手上肯定有100元基础货币供其转走(这额外的投放就不会消耗银行原有的基础货币)。而且,MLF目前利率3.3%(一年期),也不算特别高。
因此,“新闻三”主要是为银行提供基础货币(流动性),而且要求定向用于普通贷款、产业债。MLF成本相对低廉,在贷款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这笔贷款的资金成本下降了,那么风险溢价就高了,能够覆盖更多风险,从而提升银行放贷意愿。
(2)主观上就不想投。不想投的主要是小微信贷(大型优质客户哪个银行不想投?)。这里主要是风险偏好、业务偏好问题,又分几种情况:
不敢投:怕信用风险过高。这一点其实没什么好的办法,一是银行自己要学习风险管理的本领,二是也可以引进一些技术手段,包括大数据、互联网等。
不会投:小微业务是有一定业务门槛的,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积累和机制上的配合,很多银行过去几年都在“傍大款”,做政府背景的大项目,不具备承做小微信贷的业务能力和相应机制。而有些银行则在这些方面做得不错。
不愿投:同上,很多银行过去几年“傍大款”日子舒服,做小微是很辛苦的,不愿意做。
这里的问题就相对复杂了,需要从很多方面做工作,并非一日之功。包括改变银行的意识,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引入技术手段等。这些内容都体现在“新闻二”里,后面继续观察落实的情况。现在遏制了城投的融资,使银行失去了一块对公融资需求,一定程度上也能倒逼银行好好去学习做小微。
四、小结
总之,这次央行、银保监同时采取措施,从多个角度推进银行信用投放的能力和意愿,力图恢复银行体系的信用投放功能,防止过多企业出现因再融资断裂而违约,进而危及银行自身和宏观经济。
上述措施,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尤其是对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支持,无疑是真金白银的帮助。但也不可能指望马上就成效非常显著,改变银行主观上投小微的意愿和能力,依然需要一定的培育建设。尤其是银行对风险的惧怕,可能仍然会成为主要障碍。
本文标题:政策三连击 只为拯救信用!,收录于资讯网:市场观点栏目,由作者注册账号自主在后台发布,本站仅作为展示平台。文章包含的任何信息都与本站无关,请读者理性甄别信息是否有效,若内容中存在任何侵权、不实和违规信息,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及时清理!
所属国家:美国
经营模式:MM做市商
所属国家:塞浦路斯
经营模式:ECN
所属国家:英国
经营模式:NDD模式
所属国家:塞浦路斯
经营模式:STP+ECN
所属国家:英国
经营模式:STP+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