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你的扫码支付额度超过上限!”已经习惯了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扫码支付的你很有可能在2018年遭遇到这样的情况。根据中国央行最新发布的条码支付规范,从明年4月1日起,免验证支付单日累计金额或将仅有500元。
扫码限额出上限,最高5000元/日
12月27日中国央行发布条码支付规范,规定非银支付机构提供条码付款服务应当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央行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和清算机构要加强条码支付技术风险防控。
根据央行的规定,将按照风险防范能力等级对条码支付额度进行分级管理。具体来看,与已经实施的网络支付新规一样,在扫码支付的限额上,央行这次总共划定了4个档次:500元、1000元、5000元、还有不限额,划分的依据则是风险防范能力。免验证支付的话(即只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使用者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是不能超过500元的。目前静态密码、一次性密码、数字证书、电子签名、指纹等都是央行认可的支付验证方式。
“简单地说,就是用户的风险防范等级越高,每天可以交易的金额就越高,如规范中提到的A级,采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再加上静态密码、指纹等要素,就可以不受额度限制。”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合规总监唐凌指出,“如果商家放个静态码你就敢扫,支付额度自然就低。”
尽管监管对静态码有不少要求,如商家定期检查,用玻璃罩盖上等措施,但在扫码支付的风险案件中,静态码占比仍很高,那每天就限额500元,即便是被骗,损失也可控。”唐凌认为,如用动态码付款,风险自然少,限额就会提升。这也是监管政策的一个良好导向。
此外,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或者合法清算机构处理,支付机构还应符合相应的业务资质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央行否定无底限创新 金融机构表示“要学习”
央行在答记者问中表示,条码支付具有支付便捷、应用门槛低的优势,在推动普惠金融和优化我国非现金支付环境建设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囿于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在条码生成机制和传输过程中仍存在风险隐患,也引发了支付安全的风险案件,市场机构在业务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不正当竞争等现象。不能单纯追求无底线的创新,更不能采取“烧钱”“补贴”等不当竞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
对此,腾讯和支付宝方面均表示,正在学习央行通知,会持续收集用户和商户的实际需求。
腾讯方面表示,在收集用户和商户的实际需求,同时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条码支付领域的可行性。,拥有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腾讯财付通目前旗下有微信支付、QQ钱包两大产品,用户数已超过8亿,日均交易笔数已超过6亿笔。
支付宝方面则表示,高度认同央行为规范条码支付所作出的努力,支付宝非常关注并正在组织团队认真学习这一通知,会持续收集用户和商户的实际需求,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条码支付领域的可行性。
网联已有先兆 无现金社会≠垄断市场
央行此前曾下发文件,明确要求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并规定2018年6月30日,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网联的出现打破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单独议价的空间,大型支付机构原本在银行端的优势地位将产生动摇;不过,对小型支付机构来说,进入的门槛降低了,是个利好。而对于央行来说,与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对接的网联集中了所有线上支付相关数据,最大的好处是便于监管。
需要尤其注意的是,官方打击的只是单一公司的产品,而非无现金化这个趋势本身。高盛今年的报告就曾预测,政府是现金使用量减少的最大受益者,因而他们将成为未来消灭现金的最主要力量。电子化交易具有更大的透明性,经济运营会因此而更加“正规化”,税务收入也会更高。但是,这个过程必须由政府来主导和执行,而非一两家公司。
本文标题:对不起,你的扫码支付额度超过上限!,收录于资讯网:FW融语栏目,由作者注册账号自主在后台发布,本站仅作为展示平台。文章包含的任何信息都与本站无关,请读者理性甄别信息是否有效,若内容中存在任何侵权、不实和违规信息,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及时清理!